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用創新為企業帶來新契機

     創新與品牌,應該是最近在企業人士聚會場合最常被提起,也最常被討論的話題,最近參加一些商業活動,演講分享的主題也都圍繞在永續發展與創新,如今天到圓山飯店參加"亞洲生產力組織50周年慶活動,活動的主題即為創新、永續、生產力,在與與會先進閒聊中大家提到大陸工資上漲對中小企業帶來的成本衝擊與品牌大廠之經營策略變動所帶給供應鏈產業的震撼(如HP分割PC事業),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與危機感更為明顯與沉重。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與生活的進步,詢息的傳達變的非常的快速與廉價,也因此刺激了消費者需求的快速發生與變化,連帶的使的競爭更為激烈,產品的生命週期也快速的縮短,消費者不斷的需索新的刺激,但也同時縮短了部分企業的生命周期,企業的生存環境變化越來越激烈,對企業的挑戰也越來越殘酷,因此與其在代工的紅海市場中廝殺,最後落的大家含淚接單,或是如同遊牧民族一般逐工資而居,何不思考如何建立獨特的競爭優勢,使企業跳脫ME TOO最後又落入價格戰爭之宿命?解決之道大家都知道~品牌所能為企業帶來的價值是遠大於代工的獲利,但是品牌不是說做就做,品牌是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及配合企業轉型才能逐步的建立起來,而且就長期從事代工的廠商來說,做品牌一部分意味者與現有的品牌客戶競爭而要冒者轉單的風險及品牌成功的漫漫長路與不保證成功的雙面夾擊,往往就讓大部份的企業主望之卻步,畢竟再如此不確定的環境下,保守一點反而會是好事。
     但是,環境畢竟還是很現實的,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都死在沙灘上,景氣再壞,天天都有新公司成立,也就是天天都有新的可能競爭對手加入戰局,到頭來還是要有長遠的思考與規劃才能保企業長治久安,那麼除了品牌之外另外一個較佳的選項應該就是創新了,創新含鈣的領域除了大家習慣的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硬實力)另外還有流程創新、管理創新(軟實力);企業可以以創新強化與目前客戶的供應鏈關係,藉由獨特的技術綁住客戶,相對的當然也是寶助利潤與訂單,另外也可藉由創新所得之技術或產品,開發新的客戶藍海,快速建立自己在業界的知名度與專業地位,同樣也能帶來與建立品牌相同的獲利水準。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善用外部反映,減少內部管理的盲點


 (本文取材自「聯強EMBA」,為聯強國際集團內部管理課程主題)
08.20.2011
作者/杜書伍 (聯強國際總裁兼執行長)

在「主管的部門運作管理」一文當中,談到主管如何建立部門內的運作系統,使部門得以順暢運作、有效管理。但是,由於部門成員會有資歷深淺、能力高低及心態個性上的差異,因此,即使部門運作系統建立起來了,仍然還是無法完全避免問題與盲點的產生。

舉例來說,人難免會疏忽;人會因為經驗、能力尚淺而誤把錯誤的方法視為是對的,並直接採用;人也會因為判斷事物的火候不夠而低估事情的嚴重性,或是本身個性較為畏縮而認為自己處理即可,於是並未適時向主管請教。諸如此類的情形,都會導致部門即使在正常的運作體系下,仍會產生盲點與瑕疵,輕者導致部門效能的發揮不完美;重者則在日積月累下,侵蝕了部門功能的正常運作,不易治癒復原。

但是很不幸地,垂直方向的報告反應系統,並無法杜絕這些盲點與問題。這是因為人性當中隱含了一些特質,諸如,報喜不報憂、遮掩錯誤、人為的誤判卻不自知等等。對此,主管除了必須經常對部門成員宣導正確的做事心態之外(即使如此,還是無法根絕前述問題),還必須懂得善用外部的反映,來減少內部管理的盲點與問題。

在組織當中,每一個部門各自負責的不同功能之間,都是環環相扣、彼此協同運作。任何一個部門運作上的瑕疵,往往會對其他部門產生連帶影響。受到影響的部門為了維持本身運作的順暢、達成部門任務,或是基於組織整體利益的考量,通常都會主動把這些問題反映出來。

此時,一個負責任、觀念正確的主管,不僅應該以開放的心胸去聽取其他部門的意見,更應該鼓勵其他部門積極對其做問題、瑕疵的反映,並善用這些資訊來幫助自己降低內部管理的盲點,使部門的效能充分發揮。

在組織當中,有時會看到一種主管,不僅本身缺乏開放的心胸去接受他人對其反映的瑕疵,另一方面又礙於「面子」問題,習慣性地採取自我防衛的態度,而不會虛心了解狀況、客觀地判斷對錯,反而耗費大部分時間在辯解。久而久之,別人看到問題也不願再向他反映,於是,其部門便有如得了慢性病一般,運作績效逐步下滑。這一類的主管,受到其本身直屬主管或其他部門更高階主管責難的頻度將因此提高,在既有職掌都無法充分發揮下,也就遑論職掌範圍的擴大與升遷。

當然,一般主管只要有一定程度的閱歷,大多能認知到外部反映對其部門管理的價值;通常也能意識到,面對他人反映時,一味辯解、自我防衛並非正確的態度。但有時仍會不自覺地陷入這樣的迷思:「自己部門的問題竟然讓其他部門先發覺到,會不會讓人誤以為自己平時管理不用心?」但正如前文所言,因為人性的因素,使得部門難以根絕問題、瑕疵的產生,而且也沒有任何一個主管是萬能的,能夠永遠比別人早發現問題,透過外部反映來減少盲點,原本就是部門管理當中必要的一環。

另一種常見的情形則是,對於自己的部門,其他人必然不如自己了解。因此,他人在反映問題的時候,可能在表達上不見得很精確、深入,此時自己很容易就立即判定:「對方會有此反映,是因為他對我的部門不了解。」然而,一個火候夠深的主管不會立刻如此斷言,而是會更詳細地追問、了解狀況,並且冷靜、客觀地仔細思考,往往可以從中發現更多可以改善之處。(Y20620)


(本文取材自「聯強EMBA」,為聯強國際集團內部管理課程主題)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創新是企業想要繼續生存的唯一機會

         面對不確性的未來,企業唯有不斷的推出新產品或是新服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找到一線生機,但是談到創新大家總是寄望於靈光一現似的憑靈感或直覺式的構想方式在進行,也因此使創新成功的機會如鳳毛麟角一般的稀少,投入了很多,收獲的不確定性卻是那麼捉摸不定,創新的高風險也使很多的企業懼於創新,深怕因為創新而使企業陷入危機,但是不創新,面對越來越低的代工毛利,也使企業面臨兩難;科建顧問長期服務企業,了解企業的痛處,為了協助企業提高創新方案的成功率,特引進在創新輔導領域之龍頭領導業者~AIM公司推出結構性創新高階主管班,透過實例演練及課程中的跨業交流,使您的創新構想能更紮實的進行,提高創新方案的成功率及縮短創新研發的時程,大幅降低創新失敗的風險,具有高瞻遠矚的企業高階主管一定不能錯過此課程,因為您錯過的不是只有一堂課而已,您錯過的可能是您的企業再造顛峰的機會。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創新創利,企業獲利成長的引擎

      根據digitimes 2011/7/21之報導頻果(Apple)第2季淨利高達新台幣2,110億元,淨利率ˋ41.7%,估計2011年蘋果營收將可突破新台幣2.88兆元;而蘋果主要代工廠鴻海2010營收逼近新台幣3兆元,20但淨利率為2.87%,兩相比較,營業額相近,但淨利率卻有天壤之別,創新所能帶來的獲力能力再次獲得直接有力的證明。
      但是高獲利,高風險一直都是投資及經營的鐵則,如果我們對於創新的想法仍是用天馬行空,等待靈感,期待一戰成名,恐怕尚未上戰場就已死在沙灘上了,為了降低創新失敗的風險,我們有必要將常見慣用的一些創新創意工具如:腦力激盪法、創意奔馳法、六頂思考帽、、、、等等做整合運用,使其產生一套創新的作業工具箱,以得到工具之綜效。
      整合的工具箱就如同汽車的引擎動力系統,藉由上述的組合調校,使馬力及扭力能發揮到極致,但是如果方向錯了,也是枉然,因此在進行創新專案前,務必進行創新機會分析與創新方針之擬定,確定好本創新是要滿足目標市場的哪些需求、或是要創造出哪些需求?擬定好策略方向後,組成創新團隊操作上述之創新組合工具箱,搭配專案管理之手法,相信能收到美好的成果。

漫畫簡報,逗趣的很!

簡報技巧:Nancy Duarte 精彩簡報的5個原則 Five Rules for Presentations by Nancy Duarte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Job to be done! 你瞭了嗎?

      有讀過"藍海策略"這本書的請舉手!   相信很多人都舉手了,"有創造出藍海的"請舉手,ㄟㄟ人呢?怎麼就剩幾個人而已?在讀書的時候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覺得書中道理頭頭是道,所說的每件案例,似乎也沒那麼的神奇,但是為什麼天資聰穎如你我,無法從書中頓悟並且創出自己的"一片海"呢?  
     首先我想最重要的應該是先從"Job to be done."這句話的思考出發,我們要去思考~老闆雇用我們是想完成甚麼事?或是換承經營的角度想:我能提供甚麼服務或產品讓我的老闆完成甚麼事?這裡所說的老闆可以是你公司真正的老闆也可以是你的頂頭上司,當你搞清楚這一點時,你就能夠清楚你在公司的價值,或是更積極的說:你可以清楚知道你能為公司創造出怎樣的價值。在更進一步的說,"Job to be done."不是說你現在在"做"的事,如整理文件、專案的控管、等等,而是你做了這件事能產出甚麼樣的結果,例如因為有效的文件管理而讓公司的知識得以保存或一項有效的專案進程,為公司創造了實質的收益等等。
      "Job to be done."是啟動藍海的關鍵點,清楚這點後就可以展開後續的旅程了。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2010高階顧問日本研修團心得


前言及致謝
99.10.3懷著學生時期求知的心情隨同CPC 99年度高階顧問日本研100_1422修團團員同學們飛往日本展開5天的研修學習之旅,此行扣除去程及返程日期,共有三天緊湊的行程,每天都是奮戰到晚上21:00以後才下課,回到飯店都已超過22:00,我想若不是研修過程每堂課均豐富有料,同學們早就叫苦連天,向團長提出嚴重抗議了。在每堂課的課程上每位同學無不聚精會神聽取講師的報告,並不時提出精闢的問題與講師交流詢答,相信也讓日本顧問同業見識到台灣顧問師們豐富的經驗與積極求知的台灣精神,在這三天的課程中也讓我們見識到領隊麗卿及翻譯映文的即席翻譯功力,多虧有兩位的精準翻譯,大幅的減低了語言不通的障礙,使有限的研修時間發揮了最大功效,也讓我們完整的吸收了講師所要傳達的知識與經驗,我想本次研修團知學習功效能夠如此成功,兩位翻譯的功勞絕對不可以被遺忘。因此本人要在此再度向源湘團長及麗卿領隊、映文致謝。
行程概要介紹
以下為本次研修團之行程及課程主題:
日期
時間
研修機構
研修主題
10/3(日)
08:50~13:15
台北-東京成田機場
10/4(一)
10:00~12:00
JMA Consultants Inc.
獲利設計
14:00~16:00
JMA Consultants Inc.
OMRON案例分享
19:00~21:00
Strategic Business Investor Holdings, Inc.
以VC觀點看企業評估
10/5(二)
10:00~12:00
Japan Productivity Center.
MC-II方法與應用
14:00~16:00
Japan Productivity Center.
中小企業診斷士交流
18:00~20:30
@Stream Groble
事業再生,業績改善
10/6(三)
10:00~12:00
IBM Japan Ltd.
協助企業經營改革立的診斷技巧
13:30~16:00
IBM Japan Ltd.
Canon案例分享
20:00~

心得交流
10/7(四)
14:15~17:00
東京成田機場-台北
研修心得
此次研修過程中,除了聽取講師準備之內容外,也與同行之台灣顧問同業及業界先進有難得的機會可以共同學習與交流,也激盪出顧問聯盟平台的概念與構想,若此構想在返台後能由CPC繼續主導本專案計畫使其實現及運作成功,我想將是參加本團同學除了學識經驗的增長外,最實質效益最大的收穫,也能實現經濟部施部長對顧問業”大型化、國際化”之政策與期許。
研修第一天我們在JMA Consultants Inc.(以下簡稱JMAC)共同探討獲利模式設計的新概念,隨著社會變化越來越多元,網際網路讓資訊的傳遞速度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豐富,消費者取得資訊的成本越來越低,企業以往依賴的成功策略~將可用資源極大化及精準的市場區隔定位,在現在的經營環境中卻無法賺錢及獲利,此一現實也引導及挑戰我們必須找出新的經營策略及獲利模式設計,JMAC探討了定位概念所產生的事業極限及iPod 及 iTunes之營運獲利模式,提出”連續提供顧客價值之獲利設計”營運模式架構,此一架構之重點首在關注顧客採用一項服務或產品想要達成的目標是甚麼?及顧客在採用產品或服務的生命週期中會經歷那些流程及步驟?以此觀點重新設計企業提供之產品及服務之範疇及型式,使整個產品及服務使用之生明周期過程中,企業均能持續提供顧客有價值的服務而獲得持續之獲利,有別於過往之一次性銷售與一次性獲利之模式,據此JMAC提出持續創造獲利的三大要素~吸引(Hook)、鎖定(Lock)、收費(Charge),嘗試將iPod、iTunes之營運獲利模式結構化,簡而言之即以較低甚至免費的客戶初始取得產品或服務吸引(Hook)客戶開始使用企業所提供之產品或服務,再藉由持續提供服務或平台架構,墊高客戶轉向其他企業之成本(Lock)而持續獲得利潤(Charge);Hook-Lock-Charge之獲利模式架構在下午由JMAC輔導之OMRON案例分享演講中,讓我們獲得更具體之概念,OMRON是一家知名的自動化檢測零件供應商,近年因應溫室氣體議題之商機,應用Hook-Lock-Charge營運獲利模式之架構,規劃出節能諮詢顧問服務業務,使其客戶不僅購買OMRON之檢測組件(一次性獲利)更藉由建構檢測數據蒐集平台,藉此平台蒐集客戶企業運作時能源使用效率,提供節能減排之技術及工程諮詢,再創造延續之持續獲利;在JMAC藉由理論的了解及OMRON的實證,提供了我們從新思考顧問業之價值提供與營運獲利模式的新方向,而晚上Strategic Business Investor Holdings, Inc.(以下簡稱SBI)從創投業者之角度評估投資對象企業所採取之投資決策流程,從專案篩選及事業概念之初步證明並需經由以邀請所預投資之行業專家、會計師、業外專業人士、律師等組成之投資專家委員會審議通過後進行投資計畫及投資後之管理,為今天的課程畫下句點,也為次日之MCII方法提供預備概念。
第二天我們來到Japan Productivity Center.(以下簡稱JPC),探討掌握經營實態/研擬經營計畫的流程,在課程中,掌握了以財務報表觀點掌握企業實態及業種特性之重點技巧,但在MCII的方法論中,加入了環境變化因素影響之考量,在交流中了解目前MCII之手法多運用在日本企業再生之評估及顧問輔導案,因此在診斷及輔導企業主健力經營計畫上,採取較務實之觀點,如過去經營企業慣用的財務概念為『營業額-費用=獲利』轉變為『營業額-獲利=費用』,強調企業經營必要之現金流量規劃及控制,此概念與我國自古以來『量入為出』之觀念相仿,非常符合再生企業之所需,但是否因此而使企業喪失投資未來之企機呢?因此顧問提出了中期經營計畫,以未來3年為預估,策劃授輔導公司之未來營運策略及方針,並以一家受輔導案例展現其經營計畫,雖然計畫中各項數據均以處理無法清楚看出,但從每一步驟均以實務報表展現及分析之細膩,讓人佩服日本人做事嚴謹甚至到了龜毛之態度;經過交流了解,目前在日本,企業經營遭遇重大財務危機,需向銀行融資時,銀行大多會要求或介紹JPC進入企業以MCII手法診斷及輔導申請融資之企業,銀行在視診斷之結果及輔導後所提之經營計畫決定是否同意融資,我想如果企業經營遇上困境,可以靜下心來透過事實之報表客觀觀察企業各項企業經營之績效表現,找出浪費及觀察企業所處之市場變化趨勢,以嚴謹的態度策劃未來經營方向及管理模式,而不是亂槍打鳥式的到處融資,然後無所作為的期望市場春天到來,企業成功是可以預期的,此一制度也許可以提供給政府及銀行對於台灣一些需要再生輔導及支援之企業實質上的支持,協助其快速重生,為國家的經濟成長做出貢獻,消極面也可降低失業率及減少銀行之呆帳;上午的課程在對經營計畫案例熱烈的討論中結束,午餐後緊接著是與日本中小企業診斷士做交流,日本中小企業診斷士之資格取得,需經過三階段的考試及研修方能取得,對於診斷士的功能任務均有明確之期許及規範,或許可作為國內顧問師資格認證制度之參考,但資格認證取得是一回事,能確實協助客戶成長,獲得客戶肯定及敬重,才是顧問師資格的最佳認證,考試或許能證明部分之學養能力,但是否能代表一切,又考試範圍及試題深度是否會造成鑑別後之顧問師『很會考試,不會輔導』的窘境,是值得做全面性之評估及考量的,不過從交流中了解日本中小企業目前面臨之問題分別有兩大方項主題:I.成長策略方向:全球化的議題,尤其是進入中國經營的問題,是目前日本中小企業最關心的成長策略議題.;II.人才及人力資源運用方向:a.女性勞動力的活用;b.過勞死、憂鬱症的問題;c.人口老化,勞動人口減少及面臨多國籍人員管理之問題;d.事業繼承(接班人)問題等;與國內目前及最近之未來即將面臨之問題相仿,也提示我們能提遭思考規劃因應。結束白天的研討後晚餐後繼續挑燈夜戰@Stream,@Stream是一家中小型之顧問公司,規模與國內大部分之顧問公司規模相同,但其特色在於其所輔導之企業均為日本之大企業,一家小型規模之顧問公司如何取得及服務大型企業之商機?是大家所共同好奇的,以@Stream的主要經營者均來至於 Anderson Consulting確實在創業初期提供了主要客戶來源,但講師也坦言這並不能確保@Stream之長治久安,因此在公司的經營管理面力求以高素質人才來降低一般人力之需求大幅降低固定成本,取得與同業在成本結構上之差異化,並以服務中大型企業為其經營之市場定位區隔,據以展開相關之人才需求及客戶關係維持計畫,此策略已獲致成功,目前@Stream已將觸角擴散至美國,並積極進行上海分公司之籌設動作,非常高興的是在有限的交流時間中,能與@Stream交流科建顧問在大陸經營之經驗,並開啟台日雙方顧問業未來合作可能性探討之議題。
延續前兩天密集研修之成果,今日來到緊鄰日本皇居的IBM Japan Ltd.今天主要學習主題共有三項:SOA、BVT及企業結構改革,下午則是Canon現身說法分享IBM輔導企業結構改革之經驗,今日主題及內容非常豐富緊湊,加以無法事先取得講義預習,實為美中不足,在IBM的分享中,驗證了資訊科技與管理顧問結合,可為客戶創造更多之價值;尤其企業在規劃全球化運作策略時,如何運用IT資訊系統達到全球運籌及在地化的議題,應該是每一位CEO所關注的議題,而在IBM以SOA服務為導向架構導向的思考引導下,我們可以依所投資之新興國家規劃適當的組織及服務架構,流程,以達到化繁為簡的目的,將組織的資源及效益極大化,同時也為客戶創造價值,在BVT的章節,主要要談的是以資訊系統實現商業策略,印象最深刻的是結合客戶價值創造及資訊科技發想出具有魅力的新商業模式之模型圖:
clip_image001

嘗試將IBM與前幾天研習之心得整合,提出以下之創新服務整合發想流程:首先透過內外部之情報系統及觀察環境趨勢變化,找出客戶想要完成的事及客戶流程,客戶價值等作為創新輸入之要素,再以IBM之BVT方法論結合Hook-Lock-Charge獲利循環開發出對客戶具有魅力的新商業模式,以此新的商業模式在客戶導向的架構下啟動組織結構的變革,使組織達到真正為客戶而設立,為客戶而存在之企業價值,而且能夠獲利之企業目的,下圖即為此構想之展現,此為個人初步之整合構想,尚待實務驗證。
總結:
綜合本次研修課程之內容心得及個人觀察所得,帶給個人有一些新的思考觀念及方向,自省於下:
1. 日本之顧問業在情報(原本想翻成資訊,但覺得還是以情報來形容最貼切)的蒐集及應用上有完整的蒐集、彙整、運用及價值化之體系及經驗,此部分應是顧問公司最大的價值寶庫,日本顧問業之作法值得台灣顧問同業參考及思考如何建構自己的情資庫及如何運用情資與同業策略聯盟共創商機?
2. 除了情報的運用外,在觀察到新的商業模式(如Apple之多項成功產品),及因此發展出來之新的論述(如在JMAC講師所介紹之書籍:FREE)能否因此擦出創新之火花,個人覺得歸零很重要,暫時拋棄自己的主觀意識,客觀觀察眼前之情資及客戶、環境變化找出對應,或許就能發展出創新的服務模式,因此也模仿日本人創字的模式,將個人自己對於R&D的見解從Research & Develop改變為Reaset & Develop 期望藉由這樣的思考轉變,能為公司規劃符合客戶需求又能為公司獲利的創新營運模式。
3. 在每一堂研修課程中都可以聽到或看到『可視化』三個字,這現象表達了經過經濟風暴後客戶評估顧問服務之要點及顧問業如何將無形的知識經驗傳遞服務具體化、價值化,是顧問業要去思考的重要議題。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Evernote 4.4 新版加入複製記事連結,把筆記互連功能還給用戶 | 電腦玩物

Evernote 4.4 新版加入複製記事連結,把筆記互連功能還給用戶 | 電腦玩物


Evernote 4.4 新版加入複製記事連結,把筆記互連功能還給用戶

引用自電腦玩物
evernote44-00

Evernote在3.0版後開始大刀闊斧改變軟體方向,從原來2.x版的單機筆記整理軟體,變成一個跨平台的雲端服務,而在當年那樣的轉變中,Evernote為了帶給用戶簡潔明瞭的雲端同步,更是非常有魄力的把原本2.x時豐富複雜的各種筆記管理功能一次「出清」,全部「砍掉重練」。這是個很有趣的案例,或許可以為軟體研發、網路創業者們帶來許多經典的討論。
我在當年Evernote 2.x版的時候就非常喜歡這款免費筆記軟體,也寫過一篇以2.x版功能為核心的「優化工作!EverNote 數位筆記本活用技巧圖文教學」,現在回頭看這篇文章特別有意思,因為Evernote 4.x和2.x看起來完全就是兩回事。
但是Evernote故事的特別之處,就是當它丟棄一切、改頭換面之後,它還懂得結合最新用戶需求,慢慢的把一些經典老功能「變形後」加回新版Evernote,讓它們變得更好用,更適合現在的雲端筆記本。例如4.1時找回了「資料夾堆疊」,還有這次Evernote 4.4的「複製記事連結,找回了以前2.x的內部筆記互連功能。



  • 01.簡單完成多則筆記間的互相連結
這次Evernote 4.4重點新功能「複製記事連結」是做什麼用的呢?
這是讓你獲得一個「單機筆記連結」(不是4.3時的線上分享網址,而是一個直接打開單機軟體內某則筆記的連結位址),於是你可以從電腦中任何地方連結到某一則Evernote筆記,例如:
  • 在你的行事曆約會中放上一則單機筆記連結。
  • 在你的待辦事項軟體中放上一則單機筆記連結。
  • 在你的Word中放上單機筆記連結。
  • 還有,在其他Evernote筆記中放上單機筆記連結。
只要在某則筆記上點擊右鍵,選擇【複製記事連結】,你就能獲得單機筆記位址,只要把這段位址貼上其他電腦軟體,就能實現不同軟體間的內容溝通。
evernote44-04
例如,直接貼到你的word文件中,就是顯示成一個超連結,但點擊後是直接打開已經安裝的Evernote來查看特定那則筆記。
evernote44-05
你也可以同時選擇多則筆記(按住〔Shift〕或〔Ctrl〕後,就可以同時選擇多則筆記),然後同樣【複製記事連結】。
evernote44-06
接著就可以把這份筆記清單貼到任何地方,例如你的另外一則筆記中,以後你就可以更有彈性的整理筆記之間的關係,並且在查找筆記時更方便互相切換。
一個操作上的小技巧是,你可以按住〔Shift〕後點擊筆記連結,就能用獨立視窗打開這則筆記。
evernote44-07


  • 02.像網頁一樣查詢個人知識連結庫
搭配上面的功能,可以預期用戶會開始利用「筆記互連」進行資料整理(因為真的很有效,不用可惜),那麼筆記不斷切換瀏覽後,要怎麼快速回去之前瀏覽的筆記?
於是Evernote加入了瀏覽器中的〔上一頁〕、〔下一頁〕功能,用右鍵點擊上一頁則會打開完整清單,讓用戶方便找到回去的路徑。
evernote44-11


  • 03.匯出多則筆記成一本小型電子書
Evernote 4.4中加入「複製記事連結」功能最大的意義,還是在於筆記資料庫本身可以更有效率的整理,每一則筆記透過關連其他相關筆記,互相連結成一個便於查詢的個人知識庫,雖然沒有維基百科的連結那麼強大,但已經讓我有非常大的應用想像了。
例如,像是AndroidiPad、網頁上的Evernote都已經支援筆記內的連結,所以在那些裝置上同樣可以點擊連結後切換筆記瀏覽。
另外這次的多則筆記匯出功能新增了一個「匯出為多個網頁html」,說穿了,就是讓你匯出成一個「小型電子書」,會出現完整的筆記目錄,每則筆記內的連結都能有效開啟另外一個筆記頁面。
你還能幫Evernote 4.4的新功能想出哪些應用呢?推薦Evernote用戶趕快去更新吧!

東西的故事~永續生存就從純樸生活開始

          最近看了東西的故事短片,發現到我們的每一個消費動作竟能對環境生態及人類的生活型態造成影響甚至發生一些不可逆的變化,為了維護我們自己的生活環境及給我們的孩子們有一個安全的環境,我們應該回到純樸的生活,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抗拒流行的誘惑,所有的物品用完或用壞了才換新,為地球的永續生存盡我們的一份心力;東西的故事~邀請您一起關心我們及我們最愛的家人的生活環境。


科建顧問品質專業人員培訓班開始招生囉

http://www.kind.com.tw/Kind/activity/AA420/U-ok.html

走在節能減碳的先端,科建與DNV聯合分享最新ISO 50001國際標準

http://www.kind.com.tw/Kind/activity/AA422/ok.htm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開放式課程之一~正義